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高温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提升技术与机理研究

高温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提升技术与机理研究

高温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提升需从材料组成、结构设计及物理机制入手,通过yz裂纹萌生与扩展、缓解热应力及增强晶界结合等技术路径实现。

裂纹扩展路径

穿晶断裂:裂纹穿过骨料颗粒,常见于低韧性材料(如纯刚玉浇注料);

沿晶断裂:裂纹沿骨料与基质界面扩展,与结合剂强度密切相关。

抗热震性提升关键技术

纤维增韧:裂纹桥联与能量耗散

钢纤维(直径 0.2-0.5mm,掺量 1-3%):

作用机制:

裂纹桥联:纤维跨越裂纹两端,施加反向应力yz扩展(桥联应力≥50MPa);

拔出耗能:纤维从基质中拔出时消耗能量(拔出功≥200J/m²)。

案例:某钢厂加热炉浇注料加入 2% 钢纤维后,抗热震性(1100℃水冷次数)从 8 次提升至 22 次。

陶瓷纤维(如 Al₂O₃-SiO₂纤维,直径 5-10μm):

弹性模量低(70-100GPa,低于刚玉的 380GPa),可缓解界面应力集中,适合氧化物基浇注料。

纳米复合添加剂:相变增韧与晶界强化

ZrO₂相变增韧:

引入 3Y-TZP(3mol% Y₂O₃稳定的四方 ZrO₂),利用 t→m 相变吸收能量(每 mol 相变吸能约 800J),相变诱导压应力(≈1000MPa)抵消热应力。

数据:含 15% ZrO₂的浇注料,热震后裂纹宽度从 0.3mm 降至 0.1mm。

碳纳米管(CNTs)增强:

高长径比(1000-10000)的 CNTs 在基质中形成导电网络,通过焦耳热效应缓解局部温差(温度梯度降低 30%),同时提升断裂韧性(KIC 从 2.5MPa・m¹/² 升至 4.0MPa・m¹/²)。

低弹性模量结合剂:应力释放设计

磷酸盐结合剂:

与 Al₂O₃反应生成磷酸铝镁复盐(如 MgAlPO₄),弹性模量(50-80GPa)低于传统铝酸钙水泥(100-150GPa),可降低热应力 30-50%。

微膨胀剂:

引入 MgO-CaO-SiO₂-B₂O₃系玻璃粉,高温下(800-1000℃)软化产生 0.1-0.3% 膨胀,补偿冷却收缩应力。

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

1. 梯度功能材料(FGM)设计

多层复合结构:

工作层:高刚玉含量(≥80%)+ ZrO₂微粉,耐侵蚀;

过渡层:刚玉 - 莫来石复合 + 钢纤维,缓冲应力;

背衬层:轻质莫来石 + 陶瓷纤维,低导热(热导率≤1.0W/m・K)。

效果:某玻璃窑浇注料采用梯度结构后,热震损伤因子(R’=λσf/(Eα))提升 2.3 倍,寿命延长 60%。

2. 表面涂层技术:yz初始裂纹

气相沉积(CVD)涂层:

在骨料表面包覆 SiC 层(厚度 2-5μm),形成 “刚玉 - SiC” 复合颗粒,界面热失配应力降低 40%,同时提升抗氧化性(氧化增重率从 5mg/cm² 降至 1.2mg/cm²)。

预裂纹诱导处理:

在浇注料表面预制微裂纹(宽度≤50μm,间距 2-3mm),使热震主裂纹优先在预设区域扩展,避免突发破坏。

四、表征手段与机理验证

1. 热震性能测试

急冷急热法:1100℃保温 30min 后水冷,记录裂纹数量及宽度(如 ISO 13762 标准);

超声波检测:通过声速衰减率(Δv/v)评估内部损伤,Δv/v 每增加 1% 对应裂纹面积增加 5%。

2. 微观机理分析

SEM 观察:钢纤维拔出痕迹(长度≥200μm)表明有效耗能;ZrO₂颗粒周围的微裂纹(半径≤50μm)显示相变增韧作用。

XRD 物相分析:热震后 t-ZrO₂峰强度下降(从 80% 降至 55%),证明相变发生。


高温浇注料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高温浇注料的...

分享到